唤醒爱·分享爱
hi,欢迎来到海恩教育
全国心理免费咨询电话:400-880-5265

原创个案【探索害怕背后的真相】——原来恐惧是个纸老虎啊!

图片

航武老师看着手里的访谈表,议题一栏里写着:化解害怕、愤怒、无力、无助……不禁抬头看了看面前的咨询者,这一大堆要处理的情绪背后,要去面对的到底是什么呢?

导 读

所有案例均取自真实的个案疗愈,内容经过较大幅度的精简(真实的个案处理要比文字呈现的复杂,时间也要长很多)。为保护来访者的个人隐私,案例中所有名字均为化名,对其个人信息也做了一些掩饰性修改。


1

关于害怕


来访者晓童在抉择思考后,决定主要处理的是害怕情绪。当她和爱人在一起时,这种害怕格外强烈,当爱人对自己发火时,她自己就像被软禁在害怕和无助的框架里一样,陷在原地,无力辩解,只想逃离。


当航武老师问及到“愤怒、无力、无助”是从何而来时,晓童支支吾吾的表达里没有一句是完整通顺的,在她断断续续的只言片语里,航武老师觉察到晓童几乎每句具体场景都离不开她的爱人,不知是紧张还是在回避,晓童的描述一直都是吞吞吐吐,但尽管如此,在她的字里行间里依然可以感受到她甚至不敢提爱人的名字。


“你可以简单说一下,你小时候经历的一些创伤事件吗?让你特别害怕的事情。”航武老师问到。


“最害怕的就是在我小学时,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妈妈当时被村里的恶霸欺负,爸爸坐牢回来后要找妈妈离婚,于是妈妈准备喝药水自杀,但她觉得女儿还太小了,舍不得,于是在考虑了很久后,把药水放在桌子上就出门了。那时我的记忆就停留在桌上的那瓶药水上。”晓童低沉的口吻里传来啜泣声。


沉重的声音继续诉说着:“恶霸在得知爸爸想要和妈妈离婚后,他觉得我家的男人也好欺负,于是对我家更加肆无忌惮。那时候妈妈每天晚上都带我们很早就睡觉,把家里所有能怼住大门的家具都怼上去,把所有窗户也都关得紧紧的。就这样,也常能看到家里的玻璃被打碎,窗纸被撕掉。


这样担惊受怕的日子过了三个月后,妈妈再也忍受不了,她听说外婆家有个亲戚是会作法的巫师,于是前去试了试,也就是作法之类的事情。没过多久,恶霸因突如其来的事故死了,而我的大伯也去世了,我听她们说,就等于是用大伯的折寿来抵押惩罚恶霸的事件。


图片


航武老师心里升起种种疑问,情不自禁倒吸一口气:“恶霸是怎么死的,你知道吗?”


晓童平淡到没有丝毫起伏的声音,继续解说这件看似奇幻的往事:“那位巫师平日白天就正常在田里干活,一到晚上就去到“下面”去处理事情。在请巫师作法后的四个月,恶霸在吃饭的时候突然被噎住没喘过气来就死了。”


“你是怎么看这件事的呢?你认为是因为巫师作法导致这两人没命的吗?”


“我觉得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可以换一种方式……”晓童的声音微微颤抖,随即低下了头。


航武老师看着晓童发出疑问:“前提是你相信这件事情是真的,你是凭借什么相信它是真的呢?


因为是妈妈跟我讲的。”


航武老师停顿几秒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在你童年还发生了什么让你特别害怕的事呢?”


“之前妈妈跟我讲,在我出生之前,因为已经有两个姐姐了,奶奶对她说如果是女孩,就让妈妈把我放到她事先准备好的桶里,她就把我拿到山上去扔掉,我觉得这也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还有在我九个月的时候,我睡在摇篮里面,因为两个姐姐出去玩了,忘记照看我,然后家里的猪把我的摇篮弄翻了。”


九个月时的这件事是你的记忆还是家人跟你说的?


家人跟我说的。


“当你听到这个故事时,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害怕吗?”


“我会觉得当时爷爷奶奶为什么就不能带我一下呢。”


图片


一直在看面前这位来访者的访谈表的航武老师,似乎已经在团团围绕的迷雾里找到线索,他口吻沉稳说道:“有时候我们要去区分一些事实的真相。自己到底是因为经历了这个事件,心里产生了害怕,还是自己基于害怕,而套了一堆故事。


如果是在九个月时发生的事情,第一,你自己没有记忆;第二,对于孩子来说,其实被一个猪拱翻了摇篮也不是多大的创伤,或许还是一个挺好玩的事。


在我详细了解完你描述的所有经历后,我的感觉是,当你心存害怕时,你会认为自己经历了很多阴影事件,其实它们未必是能给你造成创伤的事情。


事件不等于创伤。包括你的很多问题都是基于假设,比如“巫师事件”,都是基于假设而非事实。因为你没有去调查过此事的真实情况。妈妈说的不代表就是真的,或者妈妈以为是真的实际也未必是真的。


尽管你的长辈去花钱请巫师实施了一些操作,但不代表它们都成真。你如何认定这个事情就确凿发生了呢?人有无数种可能性会失去生命。是不是呢?”


在我们的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不一定会给自己产生创伤,或许有一些事件会带来负面影响,但都需要去探索去发现真相。在疗愈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自己有清晰的情绪认知,避免人为的盲目论断,甚至添加一些莫须有的成分来自己吓自己。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妈妈的自杀倾向对晓童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阴影,还有恶霸事件。


图片

2


个案探索


航武老师在现场邀请了几位伙伴来扮演晓童的代表,还有妈妈爸爸和创伤事件的代表。


当谈论到恶霸事件时,晓童的代表立马站出来反馈:“原本我的内心是空荡荡的,一说到这件事,心里满是愤怒,感觉一边是想去保护妈妈,一边是想去对抗什么,同时很害怕失去妈妈。”


当家中的女性受到了伤害时,丈夫没有做出保护,反而是冷眼相对。这在过去的社会很常见,当自己的女人被其他男性触碰,他会觉得很羞耻,这是多么自私愚昧又落后的想法。


个案进行到这里,已经可以看出,晓童的情绪大多都是替代了妈妈,这些其实都是妈妈经历的事情。


在探索个案其他可能性的过程,当晓童的代表对“妈妈”说:“你觉得自己没有脸活着,我就替你活着”时,“妈妈”听完反而感觉内心深舒一口气,原本沉重的悲伤变得轻松许多。


图片


航武老师见此呈现,解释到:“你知道妈妈为什么跟你讲这些事情吗?她一个人也无力承受,她想找个人分担。真实发生了什么我们无从知晓,传说也只是传说,包括那两个人究竟是什么原因离开我们也不知道,这也许是一桩悬案。而你的所有情绪都是想跟妈妈融为一体,你们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现在你看着妈妈,还有什么想对她说的呢?”


妈妈,我无力替代你,你的人生我替代不了,我只是你的女儿……”情绪逐渐失控的晓童,一边哭诉一边掩面跪下。


航武老师站在晓童身旁,用这份守护默默鼓励着她,同时引导晓童去对“妈妈”表达:“我知道你很苦,可我无法替代你的人生,当你想要结束生命的时候,我的内心也好害怕,我害怕失去你。这么多年,我都在用我的害怕来保护你,也保护我自己。这份害怕时刻提醒我,不能失去妈妈。你是我的依靠,如今一切都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一直都在陪着你。”


“妈妈”的眼睛里闪着泪光,摸着心口对女儿说:“听到这句话我感到好安心”。


当晓童拿回自己内在的生命力量,如果让现在的她回到过去,再去面对当初的恶霸时,她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妈妈呢?


图片


晓童靠近“妈妈”,两人拥抱在一起,她对妈妈说:“一切都过去了,我们现在都很安全,我如今有能力保护好自己,也有能力保护好这个家。我知道你经历了这些事情,身心都很透支,现在再也没有人可以伤害你,你是安全的。我知道你跟我讲这么多事情,是想要我来和你一起分担,其实我们都可以过得很好,让一起都过去吧。你是我的妈妈,现在我把你的位置还给你,我只是你的女儿,你有你的命运,我有我的命运,我会照顾好我自己。


晓童说完,倾下身子向妈妈深深地鞠躬。


航武老师在一旁继续指引:“接下来,请你再转身去看看丈夫,慢慢地向他走过去。当你每走一步,就让过往发生的所有事件都流动过去,让你在面对他时的所有害怕、无力、无助都流动消散。去感受丈夫身上的这份力量,让这份肯定和心安的感觉进入到你的内心并在心里去回顾,这么多年来你们相互陪伴走过的路。”


晓童这么多年悬着的心在这一刻终于回到了爱的港湾。


晓童的妈妈确实经历了许多难言的过往,为了逃避创伤事件带来的痛苦,她选择了自我解离和打岔,同时她也抓着救命稻草,就是自己的女儿,于是晓童和妈妈一起在承担着这些沉重的恐惧。


图片

3


当我们在谈论恐惧,说的是什么?


事实上,很多的恐惧来自于我们对未知的无知,当我们还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时,由于这份无知,我们会不断地猜测和臆想,人为的做一些结论,于是就变成自己吓自己。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在古代,有一户人家每天晚上熄灯后都会发现门外有“鬼”。全家人都人心惶惶甚至吓出病来,卧床不起,最后被一位有胆识的智者破解,原来就是挂在门外的一个小物件,在夜晚月光下将影子投射在门上而已。


我们究竟是基于事件产生了恐惧,还是基于恐惧产生了一堆故事?有许多人都是后者,因内心的恐惧而编了一堆故事出来,或者把现实中发生的事情添油加醋变成“传说”,但其实这些“传说”自己都从未去验证过,本质上到底是真是假谁都不清楚。


因此,别让自己停留在“猜测”和“想象”中,而是对外去探索和验证,对内去清理自己内在的恐惧。你会发现:原来恐惧只不过是基于我们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想象,在当下,恐惧根本不存在!


图片


文章编辑:南希

文章排版:周千力

图片拍摄:陈航武


如果您想了解海恩个案疗愈工作坊,欢迎咨询下方顾问。

课程咨询顾问

(扫码添加你的专属咨询顾问)


如果您目前有迫切需要解决的困扰
请咨询下方专业疗愈师

(扫码即可添加微信)


成功案例

案例故事 学员分享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400-880-5265
心灵热线:17767167809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东新路240号
                 兔狗创新大厦5楼
海恩官方公众号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