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四个道场:修身、齐家、兴业、济世生命的四个道场: 修身·齐家·兴业·济世
陈航武/文
每个生命的有机整体存在,以及生命周围的环境,称之为“场域”,简称为“场”。人生修行成长,无非是在修几个“场”。由内到外,由小到大,由个体到整体,由小我到大我,分为四个道场:内在场、家庭场、名利场和普世场。 成长的目的就是:修身、齐家、兴业、济世。
修身:身心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修身,包含2个范畴: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呢?透过“生命认知科学四元系统”的理论,我们了解到影响身心健康的原因是生命能量和信息的堵塞,造成固有情绪和固有信念,经络和神经系统堵塞(电磁态),这就是身心失衡的内因。当外部条件(缘)也具足时,就进而引发身体“气滞”(气态)——“血瘀”(液态)、“肿瘤”(固态)等, 成为身心疾病。 因此,让情绪和念头自然流动,也就是古人说的“活在当下”,当人的念头和情绪不活在过去,也不活在未来,而是在当下跟身体完美结合在一起,生命能量就会顺畅流动,这是身心健康的关键。 人的情绪正常反应时间是5 ~ 15秒,也就是说,如果不加任何人为干预,一个正常情绪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流动过去了。 而为什么我们人的心理却积压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固有情绪和固有信念呢?这一切都基于恐惧驱动的求存机制: 一般动物遇到危险,通常都有3种反应机制:战(对抗)、逃(逃避)、麻木(装死),这3种都是一个动物的基本求存机制。而作为人,我们有发达的大脑皮层,这使得人类有复杂的思考能力。因此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还会用“合理化”(如阿Q精神胜利法)的方式来面对它。但这四种方式都无法帮助我们化解情绪和痛苦,而且只要有这4种干预机制出现,情绪和思想便堵住了。假如情绪不能流动,它就被堵住了。于是,下一次有机会它还会继续出现。最可怕的是,情绪堵在我们的身体里,会导致身体局部的神经系统锁死。进而使得肌肉绷紧,呼吸模式扭曲,无法正常输氧给这些细胞。长期缺氧的细胞就会发生病变甚至癌变。 那么人类如何去化解身心疾病的根源呢? 除了养成健康的生活和养生习惯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觉知力! 我们陷入情绪的时候,我们不对抗、不逃避、不麻木,更不做合理化解释,仅仅是“看着”情绪大约5~15秒的时间,它就会在我们的心里和身体里流动。这便是“临在如来”、“一切如是”的当下的状态。生命如同河流,每时每刻都在更新。觉知力越强,内在的观察者就越强,生命的流动性越好,身心也就越健康——生命在于“流动”! 所谓修身,就是修我们的内在场,核心就是修觉知力,每个人都在自己觉知范围内做了最佳选择。觉知力是所有能力之母,也是一切智慧产生的基础。
齐家:家庭和谐是幸福生活的保障
家庭场就是家庭环境,也包括2个范畴:一个是横向的关系——亲密关系,即与伴侣的关系;另一个是纵向的关系——亲子关系,包括与我们的父母祖先,我们的孩子、子孙的关系。 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根源和缩影,社会关系则是家庭关系的投射与扩展。 现在许多修行的人通常不在这个方面做功课,因此家庭关系往往也是很多修行人的短板和软肋,面对家庭关系里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便非常头疼,也很难帮助人们处理和化解。而现代很多追求所谓“灵性成长”的人,大多数都是在逃避自己的家庭关系和创伤,往往修到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修内在场的自我觉知,往往需要隔离外部环境,只是跟自己做深度的连接和清理。而修家庭场,则需要与亲人连接,需要沟通。所以它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修行成长过程,而是需要我们敞开心去和亲人朋友连接。家庭场和内在场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在人与自己的关系中修行,一个是在人际互动关系中修行。 在家庭这个场中,我们需要提升的核心能力是沟通力。唯有沟通,才能让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好。通常我们的沟通方式都是有问题的,这主要是由于三个方面: (1) 每个人的求存方式不同。有些人习惯于指责(战),有些人习惯于讨好(逃),有些人习惯于麻木、打岔(装死),有些人则习惯于超理智(合理化)。 (2) 每人表达爱和接受爱的方式(即“爱的语言”)不同。我们习惯于用自己认为好的方式表达爱,而对方却感受不到爱。 (3)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雷区”,即过去成长经历留下的“伤痕”,一旦被触碰,情绪就会爆发,产生矛盾。当我们内在的觉知力低,对外往往呈现出负面人格特质,释放情绪影响了人和人的沟通。 所以,在觉知力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去训练自己的沟通能力,协调关系。如何与爱人沟通,如何与父母沟通,如何与孩子沟通,都有讲究。这便是沟通力需要训练的部分了。 “修身、齐家”,是我们为人立业的基础。过去的教育,一直都是按照这个次第,尤其以儒家思想为代表。但是很遗憾,在现代的教育中,我们都可以了解到,人们渐渐地把修身和齐家忽略了。我们上学的目的是为找工作,直接跳级进入了下一个场——名利场(兴业),这种本末倒置的教育,使得现代人的价值观变得非常功利。其实,假如前面两个基础没打扎实,后面就很难达到目的,更不用说要济世——为世界做贡献。所以,我们现在把教育理念调整回来,先打下扎实的基础,修身、齐家,然后兴业、济世。 习近平主席把家风建设作为改善社会风气的核心,是非常智慧的方针,也是扭转中国社会风气、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关键着力点。为他们赞一个!
兴业:事业财富是生命价值的彰显
名利场,包括2个范畴:事业和财富。 事业,就在于为社会贡献价值,从而获得名誉、地位、财富的回报。财富则代表着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物质条件。 尽管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也会投射到社会关系中(比如把公司里的上司投射为自己的父母),但名利场的修行方式与家庭场截然不同。想要做好事业,吸引更多财富,需要的是另一种核心能力:执行力。 心理学认为,人需要去清理情绪,而不是压抑情绪。但人随时都会有情绪,如果士兵冲锋时说:“报告长官,我现在很恐惧,腿发软,因为童年有创伤,怎么办?”难道长官要说“别怕,来,我给你做个催眠治疗吧。”——这样的军队绝对打不了仗!在一个有战斗力的军队里,司令会用枪指着士兵,一脚把他踹向战场,而这也成就了一个勇敢的士兵——名利场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让一个人成长。而个人的心理障碍,也许就通过这样的方式得以突破。倘若真的有巨大的内隐创伤需要处理,那也是在战斗结束后,士兵休假去找心理治疗师。在职场中,更多讲的是情绪管理,也就是自我调整情绪的能力;情绪疗愈属于组织在特定时间(比如企业内训)或者个人休假去处理的部分。 一个人的格局是被委屈撑大的,一个人的成就是用苦难换来的。事业成功的关键,恰恰是“忍辱”(佛家把忍辱作为“六度”即六种主要的修行方式之一)。这跟心理学的理论似乎相悖,其实不然。 忍辱并非是简单地压抑情绪,而是搁置情绪,放下小我,去成就一个大我。心理疗愈更多关注人的情绪感受,以过程为导向,注重每一个关键点的体验和转化;而事业的发展是以目标为导向的,要用最短的时间拿到最佳的结果。这种忍辱的精神,会让人把焦点专注于目标,全身心地去付出。这个时候,他的内心一定会承受很多的委屈、痛苦,而他们的痛苦和创伤,却在奋斗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放下,因为当他们的心胸变大了,原来的那些创伤事件也就变小了。这份忍辱和担当,正是执行力的关键。 同时,当一个人通过忍辱的行动,成功地创造出一些成果,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了最大的价值,这份价值就会换来一份社会的回馈——这份成功和价值感会冲刷他过去的委屈,回馈给他一份爱,于是一切达到了平衡。在这个成功的奋斗历程中,他其实也是在完善自己的人格。忍辱,是一种多么美妙的疗愈和升华! 有些人会担心,做事业一定这么痛苦吗?事实上,当一个人找到自己生命最热爱且最有价值的事情,为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时候,人就有了“使命”,用使命和愿景来驱动,奋斗事业的过程将会充满激情,人每天都会被梦想叫醒,全身心的投入,哪里还有“屈辱”可言? 忍辱的高阶形态,就是无须再忍,因为热爱,因为心甘情愿付出整个生命去创造这份价值。所谓“使命”,就是“如何使用生命”。找到自己生命的使用手册,便掌握自己的本命心经。事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莫过于此。 在“兴业”这个道场里,我们需要深入学习组织系统的规律(与家族系统法则有巨大差别)、财富的真相(什么原因会导致破财,如何吸引更多财富等),也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和生命建立更多的连接,完善人格。
济世:教育公益是智慧福德的量场
当我们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或者自己定义的富足标准,便可以让自己走向更广大的世界,让生命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彰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便是“普世场”。 我们也把普世场分成2个范畴:公益与教育。 公益,是累积福德。通过公益活动,服务广大生命,传播生命智慧,获得爱的回馈,得到灵魂升华。 教育,是分享智慧。通过学习成长,洞见生命真相,看破颠倒梦想,放下狭隘我执,得到精神解脱。 福德与智慧是相辅相成的: 福德越厚,一个人的心便越发宽广辽阔,看世界的眼光会更加宏观深远,于是比常人多几分智慧; 智慧越足,一个人便越发虔诚敬畏宇宙自然,越发遵从因果平衡法则,多种善因、广结善缘,收获善果。
修身、齐家、兴业、济世,就是去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在这个地球上,在宇宙中,活出一个精彩的生命历程。
上一篇海恩生命科学四元系统
下一篇祝福|妈妈,节日快乐~
|